“東數西算”熱潮下,數字產業玩家如何入局?
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后,又一大國家級超級工程來了!
上個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那么,究竟何為“東數西算”?“東數”為什么要“西算”?這一工程將為數字產業帶來怎樣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究一番。
1
“東數”為什么要“西算”?
何為“東數西算”?“東數西算”中的“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也就是對數據的處理能力。
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們的工作、生活早已和數據中心及云計算密不可分,算力早已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成為了全世界爭相競逐的新焦點,可以說,算力對于當今時代的重要性,就好比是水利之于農業時代、電力之于工業時代。
作為算力網絡的重要底座,用來傳遞、加速、展示、計算、存儲數據信息的數據中心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一個不能忽視的事實是,由于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水平、發展理念等存在差異的原因,數據中心分布呈現出東多西少、東強西弱的不均衡現象。同時,東部核心地區供不應求、西部大部分地區供大于求的分化現象也愈發明顯。在這種現狀之下,優化格局、平衡供需、增加產能無疑是大勢所趨。
從另一個層面而言,數據中心是世界公認的“能耗巨獸”,東部地區越來越緊張的土地、能源等資源,顯然已不能應對數據中心的持續增長,而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能源充足、開發建設成本更低,同時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的情況也亟需得到緩解,基于此,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就顯得既必要又及時。
根據官方解釋,“東數西算”是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
如今,數字化產業的發展浪潮已勢不可擋,“東數西算”工程的全面實施,不僅反映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也為算力網絡建設注入了動力,一副生機勃勃的新經濟發展的畫卷已經開始展現。
2
誰來分4000億“大蛋糕”?
“東數西算”被定位為是和“南水北調”、“西電東送”同一個級別的超級工程,足以可見其戰略性地位。但從運作方式上而言,前者與后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南水北調”、“西電東送”是國家工程,而“東數西算”更具備市場化特征,也就是由國家牽頭,相關產業進行市場化競爭,合力實現數據的市場化配置。
當超級工程遇上了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就會孕育出巨大的投資商機。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中心的產業鏈條長、覆蓋門類廣、帶動效應大,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將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預計每年能帶動社會投資超過4000億元。
如此體量的“大蛋糕”,自然會引得各大市場玩家搶灘“東數西算”領域。但實際上,早在正式文件發布之前,就已經有數字產業玩家以敏銳的商業嗅覺盯上了這塊“大蛋糕”,提前入場嘗到了甜頭。
在“東數西算”劃定的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中,早已可以看到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三大云計算巨頭的身影,而它們,也正是政府財政之外“東數西算”項目投資的重要來源。
以位于貴州貴安新區的華為云貴安數據中心為例,2021年年底,該數據中心正式商用,這也是華為云史上最大的數據中心,未來將達到100萬臺服務器規模。近年來,貴州發揮氣候、能源、地質等方面的優勢,搶先布局數字新基建。如今,僅在貴安新區,就云集了7個超大型數據中心。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快手、UCloud、百度、京東、字節跳動、美利云等云計算、互聯網廠商也相繼加大了數據中心在全國的布局,雖然規模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都在助推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進程。
除了互聯網廠商,國內的三大電信運營商也是數據中心隊列中的重量級玩家。從我國互聯網數據中心市場競爭格局來看,運營商包攬了國內超60%的市場份額。以2019年的數據為例,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分別占比30.6%、19.1%和12.6%。
三大運營商市場份額能占據半壁江山的原因不難理解,一方面,運營商本身就具有先天的網絡帶寬和機房資源優勢;另一方面,隨著5G時代的到來,三大運營商近年來陸續加大了對數據中心等業務的投入。
此外,包括世紀互聯、萬國數據、光環新網、鵬博士、寶信軟件等第三方服務商也是互聯網數據中心市場的有力補充,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市場供需的缺口。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數字產業的發展,這些企業經營效益大多都呈逐年上升態勢,足以可見當前市場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及消化能力之強。
近年來,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快速普及應用,全社會數據總量正呈幾何級爆發之勢,數據存儲、計算、傳輸、應用的需求大幅提升??梢灶A見,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市場玩家躋身互聯網數據中心市場,“東數西算”的賽道也會變得越來越廣闊。
3
數據中心選址有何門道?
云計算企業已遍地開花,數字中心建設方興未艾,而確定數據中心的選址是一家云計算公司的關鍵決策之一,因為這將關系到一家公司的發展戰略和目標。那么,數據中心的選址有哪些重要的因素呢?
筆者認為,這需要從自然地理條件、配套設施、周邊環境、成本因素、政策環境、人才資源等6個方面來考慮。
自然地理條件
數據中心對于安全性有著極高的要求,地震、洪水、颶風、龍卷風等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對于數據中心的安全運行都是致命的危害,因此,數據中心的選址要避免在自然災害發生頻率高的地方。
配套設施
水力、電力、通訊設備是數據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選址是要充分權衡備選地點是否有大型電力供應商搭建的成熟電網、能提高運行性能的水冷設施、光纖主干線路及其距數據中心選址的距離等因素。
周邊環境
數據中心的運行也要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因此,在選址手時要遠離產生粉塵、油煙、有害氣體以及生產或貯存具有腐蝕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場、倉庫等。同時,為了保證服務器運行穩定性,還要遠離強振源和強噪聲源,避開強電磁場干擾。
成本因素
建設和運營的成本因素。對于一個建設項目來說,成本必然是一個必須反復權衡的因素。成本涉及到當地規劃及土地價格、房屋建筑價格、租賃和物業價格、網絡通訊費用、用電價格、用水價格、人力成本和當地消費水平等多發因素。
政策環境
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利于一個地區氣候的形成,促進客戶的選擇和落戶。同時,土地、人才、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也有利于企業節約成本,也有利于扶持企業的加快發展。
人才資源
人才是技術創新的關鍵,高層次科技人才是關鍵的戰略資源,數據中心作為伴隨著時代進步而發展起來的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在數據中心選址時,要考慮到當地是否擁有充足的數據中心技術人才,以及后續運行時需要的電力,管道及水暖等方面的運維人員。
截至目前,我國數據中心規模已達500萬標準機架,隨著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全社會對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而作為信息化系統工程建設的“心臟”,數據中心在“東數西算”這股東風之下,將迎來一波增長高峰。
- 結語 -
如今,數字經濟的發展也成蓬勃之勢,作為強有力的導向支撐,“東數西算”工程不僅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也為存量和新增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可以預見,“東數西算”將在不久后集中釋放“后發優勢”,各大市場玩家在這個參賽過程中,只有摸準行業的發展脈搏,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